近一段時期,重機行業的企業紛紛根據相關政策和國家發改委提出的“十一五”擬重點發展的16個裝備領域來確定自己今后五年的創新目標。目前,雖然許多具體措施還未出臺,但與這16個領域有關聯的企業已經開始行動起來,為今后五年完成一個大的飛躍做準備。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專家表示,在相關文件提出的16個重點發展領域中,最起碼有四項是屬于重機行業,還有若干項是與重機行業有重大關聯的。“十五”期間的經濟發展為重機行業積蓄了創新潛能,我國重大裝備的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專家認為,從2000年開始,由于我國經濟高速穩定發展,旺盛的市場需求在帶動重型機械制造業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特別值得提出的是,由于“十五”期間國家推進多種經濟成分同時發展,民營企業對重大裝備需求的增加,大大促進了重大裝備的國產化。數字是最好的說明。“十五”期間,我國重型機械行業以平均26.6%的速度發展。2000年行業的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和利潤分別為518.3億元、499.8億元和5.7億元,到2005年這三項指標已分別達2117.8億元、2025.9億元和105.2億元。行業經濟得到了高速發展,為行業在“十一五”的發展積蓄了潛能,并奠定了基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新技術司副處長張力超在參觀完中信重機公司之后感嘆道,重機行業從原來那么小、窮的狀況發展到今天這樣的程度,確實非常可喜。
重機企業在組織管理等方面也有了非常大的進步,精加工能力達到了很高的程度。是的,“傻大笨粗”已經不再是今天重機企業的代名詞了。在“十五”期間,重型機械行業共有六個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其中,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三項。取得這樣好的成績的行業,在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各分行業中找不到第二個。在“十五”期間很多重機企業建立、健全了科技開發機構,形成了一定的開發能力。重機大型骨干企業在過去的基礎上,不但有自己的產品開發設計研究院、所,還建立了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大連重工·起重、太重、中信重機的工程技術中心在2005年還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大額撥款補貼。這些企業的設計研究院、所和工程技術中心將在“十一五”期間承擔起企業的新產品開發和研制工作,并根據市場引導,開發更多的前瞻性產品,為企業的發展增強核心競爭力。企業的競爭是創新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目前重機大型骨干企業形成了上千人的科研隊伍,這支科研隊伍保證了企業新產品的研發、推廣應用、再創新的良性循環,他們是重機行業“十一五”創新發展的核心力量。